最后的江滩部落:鄂西鼠李
(野外绝灭 EX)
鄂西鼠李 Rhamnus tzekweiensis Y. L. Chen & P. K. Chou
为鼠李科鼠李属平卧低矮灌木,中国特有种,产于湖北西部,生长于沙滩岩石缝中。该种于 1979年发表,模式标本于1957年采自湖北西部(秭归),当时野外仅发现 2 株,随后被迁地保育于武汉植物园,多次寻找再未发现野外活体,因此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为野外绝灭等级(EW)。在武汉植物园“鄂西鼠李保护工程”项目努力下,目前该种个体数量得到了扩大。

鄂西鼠李 Rhamnus tzekweiensis Y. L. Chen & P. K. Chou
【孙英宝绘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室,标本号 704;IBK00271987】
1.果枝,2. 种子。
形态特征
株高 8-20 厘米;当年生枝纤细,浅黄色,无毛,顶端具芽而不变成刺,老枝常扭曲,皮黑褐色,具纵条纹或不规则的裂纹。叶小,纸质或薄革质,在长枝上互生或上部近对生,或在短枝上簇生,狭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顶端圆钝或微凹,基部狭楔形,边缘具疏小圆齿,或下部全缘或近全缘,多少背卷,上面绿色,下面干时变金黄色,两面无毛,侧脉每边 3-5 条,纤细,弧状弯曲,中脉和侧脉在上面稍下陷,网脉明显,在下面稍凸起;叶柄上面有小沟,无毛;托叶钻状刚毛形,与叶柄近等长或短于叶柄,宿存。花未见。核果1或2个生于小枝下部或短枝叶腋,倒卵状球形,基部有浅盆状的宿存萼筒;果梗长,无毛,稀3个分核;种子倒卵状矩圆形,淡褐色,有光泽,背面有长达种子 4/5 的狭深沟。
发现之旅:从江滩瘦影到迁地保护
1957年盛夏,植物学家傅国勋、张志松来到湖北秭归县郊外采集植物,他们搜索一片荒草遍地的江滩,在一道石缝里发现了两棵孤独的小树 , 株高不到 20 厘米,枝干古朴扭结,宛若天然盆景。薄如纸片的叶子形如一粒粒瓜子,在大枝上交互而生,在小枝上又聚成花朵般的一簇,尽最大可能利用着有限的空间。傅国勋、张志松判断它们是鼠李属植物,采集了数份标本以便深入研究。
1979年,植物学家陈艺林、周邦楷根据标本,正式将其命名为鄂西鼠李,为中国特有的鼠李属植物,也是湖北秭归地区的特有植物。调查发现,本物种仅存最初发现的两株。失去这两株鄂西鼠李,就可能失去一个珍贵的物种。三峡工程开始前,鄂西鼠李最初的栖息地变成库区消涨带,定期起落的江水卷走大量土壤,可能进一步摧毁未知的鄂西鼠李种群。它们藏身的石缝,经常受到江水的强烈冲刷,水位上涨时,还会淹没植物根系,造成部分根系死亡。
为保护鄂西鼠李,2011 年,武汉植物园实施“鄂西鼠李保护工程”,将它们移植到武汉植物园中,建成鄂西鼠李迁地保护基地,极大地推动了这个珍贵物种的保存工作。但由于种群数量太少,鄂西鼠李已无法产生种子,而稀疏的枝叶,也为植物学者的扩繁实验增大了难度。
研究名人:植物学名家陈艺林
陈艺林先生像(1930-2022)
鄂西鼠李的定名人之一陈艺林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菊科、凤仙花科植物的权威专家。
1955年,陈艺林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59年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学位。当时,中国植物学泰斗林镕先生专注于菊科植物研究,这是被子植物中最庞大的类群之一,中国菊科植物拥有248属2336余种,研究难度很大。林镕数十年如一日,收集国内外菊科植物资料,按族属手抄了 30 余本大册,编成《中国菊科文献大全》。陈艺林深受林镕教授品行及学风的影响,也投身于菊科研究之中。多年来发现植物新种、新系及新分类群共 100 余个,尤以中国菊科、凤仙花科植物为多,他还提出菊科飞蓬属、东亚千里光族的适宜分类系统,厘清了存在多年的分类混乱问题,促进了中国植物研究的薪火相传。

《中国植物志》第48卷书影(引自网络)
陈艺林是《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成员,编著了第四十八卷第一分册鼠李科,第七十四卷和第七十五卷的菊科。此外,他还参与编著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第二和第四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二册)》和《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查表》《西藏植物志》《贵州植物志》等,为中国植物分类夯实了基础。
所属类群:不可或缺的鼠李科植物
鼠李科植物大多数外形普通,却有着丰富的实用价值,其鼠李属、勾儿茶属中很多种类都可作为天然染料的原材料,可以提取黄色、绿色或蓝色染料,自古就用于纺织、造纸等。有些种类还是提取食用天然色素的优良资源,有些种类可作为生物染色剂和工业染色原料。
鼠李科中还有很多美味的水果,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枣、酸枣都是维生素 C 含量很高的水果,号称活的“维生素丸”。北枳、枳、皱枣、滇刺枣等也是优良的潜在果树资源。在华东、华中至西南地区也有人把一些鼠李科植物当作茶,如光枝勾儿茶、多花勾儿茶、翼核果等种类的嫩叶均可代替茶叶使用,味道可与茶叶媲美,极富开发价值。
有研究表明,鼠李属植物的提取物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这些活性分子对利尿、通便、保肝、解酒等药理功能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鼠李科植物药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
在园林应用上,鼠李科植物也积极发挥作用,其中鼠李、冻绿、枳是较常见的园林树种。雀梅藤属、鼠李属、勾儿茶属中的部分种类枝干虬曲,古朴苍劲,是制作盆景的良材。

鄂西鼠李 Rhamnus tzekweiensis Y. L. Chen & P. K. 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