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植物之——莳萝:孙英宝植物科学画科普(116)
香料植物之——莳萝
  作者:孙英宝
  莳萝的外形酷似茴香,因此常被误认。它们是同科而不同属的植物,从植株或味道上可以区分:莳萝的根部只生出一株茎,而茴香则有层层包裹的茎叶;莳萝味道温和香甜,比茴香更具清凉感。
  莳萝是西餐中常用的香草,尤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使用最为广泛。最著名的是“北欧风味腌三文鱼”,用盐、糖、莳萝腌制,既解腥气,又能添色增香。挪威的“酸奶油 莳萝扒鲑鱼”,是把大块鲑鱼放在炭火上扒熟,配上酸奶油莳萝酱汁和煮土豆。芬兰的“鱼肉馅饼”,是把三文鱼、大 米、鸡蛋和切碎的莳萝拌在一起作为馅料,而“莳萝螯虾”是把螯虾放入清水加上莳萝煮熟即可。还有瑞典的“奶油莳萝酱汁三文鱼柳”,其加工方法也是大同小异。
  莳萝种子的气味较强烈,适合用于黄瓜泡菜、马铃薯、肉类、黑麦面包、咖喱、烤鱼等。而在印度,莳萝籽 会被用在咖喱粉中。莳萝籽榨出的油具有类似黄蒿的香甜味,可用于饮料、饼干等的调味。
  莳萝原生于西亚,后传至地中海沿岸及欧洲各地。人类很早就利用莳萝,据5000年前的古埃及文献记载,当时人们将莳萝、香菜、泻根混合在一起,作为镇静剂,用于治疗头痛等症。古希腊人利用莳萝止嗝、祛胀气、清洁口腔异味。被西方尊为“医圣”的希波克拉底还用烧过的莳萝种子来促进士兵伤口的愈合。在古罗马时期,角斗士在竞技前会用莳萝的汁液涂擦自己健壮的肌肉,他们相信莳萝能给自己带来幸运。
  挪威民间认为莳萝有多种疗效,如莳萝籽煮水能安慰夜啼的婴儿、促进消化,还能促进母乳分泌,改善呼吸,治疗不停的打嗝,还有强壮指甲的作用。
  在中世纪,欧洲人认为莳萝不但具有魔力,是许多魔法药水的成分,而且还可以用于抗拒巫术和魔法。因此,那时的人们多喜在大门或窗口挂莳萝来驱魔,或者把它当作幸运的护身符随身携带。正因如此,莳萝也被当作祈求爱情的灵药,少男少女有了意中人时,会偷偷将莳萝种子塞进对方的口袋,祈求两人能幸福相爱。
  早期的欧洲移民把莳萝带到北美,称其为“礼拜的种 子”,据说是因为在教堂漫长的布道过程中,父母常常让 孩子咀嚼莳萝的种子来缓解饥饿。
  莳萝于唐朝时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南方,宋朝 《开宝本草》就有莳萝药用的记载。尽管莳萝在中国已有 1000多年栽培史,但一直未得到推广。
    莳萝(孙英宝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