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科学绘画
植物科学绘画
《中国灭绝与再发现植物之——水角(174)》
宝哥儿专业号 | 2025-10-18

开在水中的凤仙花:水角

(地区绝灭 RE;再发现)

水角 Hydrocera triflora (L.) Wight. & Arn.

为凤仙花科水角属多年生水生草本,产于中国海南,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斯里兰卡、越南、孟加拉国也有分布,生长于湖边、沼泽湿地或水稻田中,海拔 100 米。该种最早于 1753 年发表为 Impatiens triflora L.,模式标本于 1753 年前采自斯里兰卡,虽然该种分布广泛,但在中国仅海南省陵水、三亚有分布,并且此前能看到的标本均为 20 世纪50年代之前的,后来有关专家多次前往海南原产地进行采集,均未发现活体,而原来水角生长的沿海水边湿地生境随着海岸的开发建设几乎都被破坏了,因此 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为地区绝灭等级(RE)。2014年该种在海南海口南郊的羊山湿地被重新发现,2017年又发现了水角的新分布点。

形态特征

图片

水 角 Hydrocera triflora (L. ) Wight. & Arn.

【孙英宝绘图,根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号 26859】

1. 植株,2-3. 侧生萼片,4. 旗瓣,5 - 6 翼瓣,7. 唇瓣,8. 花丝及花药,9. 子房。

全株无毛。茎直立,肉质,高达 1 米,多分枝,具棱,水下部分白色,具纤维状根,水上部分绿色,常带粉红色。叶互生或螺旋状排列,基部具1 对无柄腺体;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总花梗短,腋生,具 3-5 花;花总状排列,粉红色或淡黄色;花梗细,基部具苞片;苞片披针形,尖或渐尖,脱落;侧生萼片4,外面 2 枚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内面 2 枚椭圆状倒披针形;旗瓣半兜状,倒卵形,具小尖头;翼瓣 4,全部离生,基部 2 枚狭长圆形,上部 2 枚椭圆状倒卵形;唇瓣舟状,口部平展,基部急收缩成距。雄蕊 5,花药钝。子房无毛,5 室。果为肉质假浆果,球形,具5棱,顶端具短喙,熟时紫红色。

发现之旅:三顾茅庐终相遇

图片

林奈像(1707.5.23—1778.1.10)(引自网络)

水角的定名人是现代植物学之父林奈,他根据采集自锡兰(今斯里兰卡)的蜡叶标本,将其命名为 Impatiens triflora L.,于1753年发表在《植物种志》上。林奈认为水角是凤仙花属 下面的一个种,但后人将其从凤仙花属分离出来,单独设立水角属。水角属为单种属,其拉丁名于1834年被罗伯特·怀特 (Wight Robert,1796-7-6~1872-5-26)与乔治·阿诺特 (George Arnott Walker-Arnott,1799-2-6~1868-6-17)共同发表。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水角在中国仅见于海南陵水、三亚,分布范围十分狭窄,其采集记录非常少。20 世纪 20 年代 至 50 年代之间,仅有 4 人在崖县(今三亚市)和陵水县采集过水角的标本,共 11 号,之后鲜见踪迹。2013 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将水角评估为地区绝灭(RE)。

植物学家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水角。2014年 4 月至 8 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库采集员张挺、刘成和亚吉东 3 次进入海南岛进行野外采集工作,但都没有找到水角的踪迹。可喜的是,同年10月,他们又来到海南,经多方寻找,最后在时任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驻海南保育主任卢刚的带领下,在海口南郊的一火山岩涌泉湿地找到了美丽的水角。

2017年,王景飞等人在海南省多个市、县进行水角分布调 查,在海南北部 6 个自然村发现 8 个水角分布点。水角生长在农田河沟水库、村边鱼塘、沼泽湿地的边缘浅水地带及周边潮湿的坡地和石缝中,伴生植物多为水生草本植物,如莎草、辣蓼、毛草龙、野生稻、凤眼莲、水蓑衣等。目前水角在中国仅有零星分布,其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威胁。一方面,城市的过度开发使水田面积减少,其生境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农田大量使用除草剂,其污染排放可能殃及水角。此外,水角与伴生植物有竞争关系,其他植物种群的旺盛生长也会导致水角种群的日益缩小。保护水角,依旧任重道远。

发现水角的引路人卢刚

在本书中,有三种植物早已被列为绝灭等级,却神奇地在同一片湿地中被重新发现,它们就是水菜花、四蕊狐 尾藻和水角。它们共同的重生之地是海南羊山湿地,这片湿地的保卫者与重新发现者名叫卢刚。

图片

卢刚工作照(引自网络)

2012年,嘉道理中国保育主管陈辈乐从飞机上俯瞰海南,偶然发现海口南郊有大小不一的湖泊水域,他让驻海南保育主任卢刚进行种植资源的调查。卢刚找不到与湖泊水域相关的任何资料,物种记录信息空白,甚至区划都不明确。为此,他募集了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志愿者组建团队,利用一年的时间对羊山地区的 32 处湿地进行详细调查。于 2014年发表《羊山湿地快速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指出在羊山地区共记录到水生植物 62 种、鸟类 96 种、两栖爬行类16 种、鱼类 44 种、蜻蜓 32 种、蝴蝶 134种、大型真菌 60 种,其中就包括水菜花、水蕨、野生稻等珍稀濒危植物。羊山湿地的巨大生态价值,首次被发现。由于珍稀植物与动物的陆续被发现,羊山湿地迅速成为海南的一张名片。

2015 年,海南省将其列入《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6 年,又将其列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六大专项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和《海南省林业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专项保护实施方案》里。羊山湿地是许多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而卢刚正是最早发现并保护这艘方舟的志愿者。

所属类群:美丽的凤仙花科植物

水角为凤仙花科植物。其英文名为“Water balsam”或“Marsh Henna”,即“水生凤仙花”或“沼生散沫花”。凤仙花科植物中,有许多美丽的观花植物,有的还用作染色剂。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和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 L.)是大家熟知的可以用于染指甲的植物。

图片

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引自网络)

图片

散沫花 Lawsonia inermis (引自网络)

水角也具有相似的用途,但它的生长环境与凤仙花和散沫花不同。水角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凤仙花科有凤仙花属和水角属两个属,水角属为单种属,只有水角一个种。这就意味着凤仙花科除了“水角”这个种以外,其他植物均为凤仙花属。植物分类研究中,常以凤仙花属的姊妹属——水角属的水角为外类群 , 研究构建凤仙花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树,从而进行凤仙花属 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

图片

水 角 Hydrocera triflora (L.) Wight. & Arn.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