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灭 EX;再发现)
单花百合
Lilium stewartianum Balf. f. & W. W. Sm.
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特有种,产于云南,生长于石灰岩上或多石空旷草地或林缘,海拔3600~4300 米。该种于1922年发表,模式标本于1913年采自云南丽江,1914~1957 年间有若干次采集记录,之后近50年再无记录,相关专家多次前往野外寻找,均未发现活体,因此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为绝灭等级(EX)。该种于2016年在云南丽江被重新发现。

单花百合 Lilium stewartianum Balf. f. & W. W. Sm.
1.开花植株下部,2. 开花植株中部,3. 开花植株上部。
【仿 Trans. Bot. Soc. Eidin Vol. XXVIII. Pl. IV】
形态特征
鳞茎卵圆形,直径2厘米;鳞片卵状披针形,白色。茎高20~50厘米,绿色,有的有紫红色斑点,无毛。叶散生,条形,长2.5~7厘米,宽3~4毫米,中脉稍明显,边缘有稀疏的小乳头状突起。花单生,芳香,绿黄色,有深红色斑点,下垂;花被片倒披针状矩圆形,长4.5~5厘米,宽7~9毫米,上端反卷,蜜腺两边无流苏状突起;花丝钻状,长3厘米,无毛;子房圆柱形,长2~2.2厘米,宽约3毫米,紫色;花柱与子房等长,柱头头状。蒴果矩圆形或椭圆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褐色。
发现之旅:从频频相见到久别重逢
在近代中国植物采集史上,单花百合既常见又珍贵,留下了一串重要的采集记录。1913年 7 月,英国苏格兰植物采集者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1873-3-13~1932-1-5)跋涉于云南丽江,在海拔3353米的高山草甸上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美丽百合,有着独特的黄绿色花被,上面点缀着细密的紫色斑点,惊艳了整片草甸。此后,福雷斯特在云南省中甸海拔 3658 米的高山上又发现该百合。他将采集的种球寄回欧洲,成为近代百合育种中的种源之一。

瑟夫·洛克(Joseph Francis Charles Rock)像
1922年,苏格兰皇家植物园的艾萨克·巴尔弗(Isaac Bayley Balfour,1853-3-31~1922-11-30)将其正式发表,命名为Lilium stewartianum,即单花百合。同年,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Francis Charles Rock,1884-1-13~1962-12- 5)在丽江至扬子江流域采集到单花百合;1935年,中国植物学家王启无(1913~1987)在西藏林芝察隅察瓦乡龙日苏拉格达的草坡上,采集到已结实的单花百合;1949年,约瑟夫·洛克再次于丽江发现并采集;1957年,张泽云和周洪富在四川马尔康县阿木脚沟右坡上,发现含苞待放的单花百合。
然而,自1957年之后近50年间,再无人于野外发现单花百合,它竟消失无踪。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人为采集,另一方面应是气候变化导致其生境改变。尽管植物学家何华杰2008年在西藏林芝再次发现了单花百合,其仍在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高等植物卷》评估为绝灭等级(EX),令人扼腕叹息。
2016年7月,一场细雨润湿了云南丽江的山野。百花盛开处,几朵黄绿色的小花含露开放,宛如颔首沉思的少女重回她既热爱又伤心的家园。中国摄影师张伟拍下它们的倩影,但并未打扰,更没有采集。单花百合的回归如此宁静、安然又充满信任,一如它脚下百年坎坷的山河,正在重拾着最美的模样。
研究名人——“植物猎人”乔治·福雷斯特

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像
单花百合的采集者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1873-3-13~1932-1-5)为首批进入中国云南的西方探险家之一,其身世经历颇为传奇。福雷斯特早年做过化学家的学徒,当过淘金客,还养过绵羊,都没有什么成就。直到1902年,他回到英国,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谋到一份植物标本室的工作,并有机会遇到巴尔福尔教授,再次学习了生物学知识。

1-6. 紫背杜鹃 Rhododendron forrestii
(引自《中国植物志》)
一年后,厌倦了室内工作的福雷斯特前往中国西南部,主要目标是探索杜鹃花科植物。1904 年,福雷斯特来到云南大理,学习本地语言,建立科考基地,顺便还帮助当地上千人接种了天花疫苗。从1905年开始,福雷斯特先后完成了7次云南植物考察,采集了31000份植物标本,震惊了欧洲植物学界。1921 年,他被授予皇家园艺学会维多利亚荣誉勋章;1924年,他成为林奈学会会员;1927年获得韦奇纪念奖章。共有三十多种植物以他的名字命名,如紫背杜鹃(Rhododendron forrestii Balf. f. ex Diels)、大花马醉木[Pieris formosa var. forrestii(D. Don)Kitam]、灰岩皱叶报春(Primula forrestii Balf. f.)、云南鸢尾(Iris forrestii Dykes)、川滇金丝桃[Hypericum forrestii(Chitt.)N. Robson]等。能让一个普通的欧洲工人华丽成长为世界知名的植物采集者,足见中国植物资源的巨大魅力。
所属类群:举世闻名的中国百合属植物

岷江百合 Lilium regale (引自《Flora of China》)

大理百合 Lilium taliense (引自张泰利绘图)
中国是世界百合的分布中心,种数占世界百合的一半以上,对世界百合育种影响巨大。原产中国四川的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习性强健,其参与的抗病杂交育种,拯救了当时因病毒病蔓延已濒临绝迹的欧洲百合。产于云南的大理百合(L. taliense Franch.),花白色而具精致的紫色斑点,一株可着花30余朵,是难得的繁花种类;拥有橙色花朵的湖北百合(L. henryi Baker)是现代百合育种的重要亲本,用其与野百合(L. brownii F. E. Br. ex Miellez)、美丽百合(L. speciosum Thunb.)、通江百合(L. sargentiae Wilson)等杂交,获得了许多著名的杂交品种。中国百合属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自然三倍体卷丹(L. lancifolium)与许多亚洲百合具有种间亲和性,颇负盛名的切花百合品种“魅丽”与“康涅狄格王子”便是由其参与杂交而来的。

单花百合 Lilium stewartianum Balf. f. & W. W. 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