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科学绘画
植物科学绘画
《中国灭绝与再发现植物之——爪耳木(173)》
宝哥儿专业号 | 2025-10-12

消失八十年的国宝:爪耳木

(绝灭 EX;再发现)

爪耳木Lepisanthes unilocularis Leenh. — Otophora unilocularis (Leenh.) H. S. Lo

为无患子科鳞花木属(爪耳木属)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中国特有种,产于海南三亚,生长于林中。该种于 1969 年发表,模式标本于 1935 年采自海南乐东县佛罗镇(原属崖县),此后 80 多年没有再次发现野外活体,因此该种在 1992 年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2004 年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IUCN 红色名录官网以及 2013 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均被评估为绝灭等级(EX)。该种 2013 年在海南乐东尖峰镇被重新发现,但仅有 1 个居群,由 1 株繁育而来 5 株个体。

形态特征

图片

爪耳木 Lepisanthes unilocularis Leenh.

【孙英宝仿 The Harvard University Harbaria No. 00050808】果枝。

株高约 3 米;小枝粗壮,红褐色,有皮孔。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无叶柄,长 22 ~ 30 厘米,叶轴和小叶柄被短绒毛;小叶 15 ~ 29,第 1 对小叶无柄,宽卵形,长约 1.5 厘米,着生在叶轴的基部,宛如 1 对托叶,其余的具短柄,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 5 ~ 7 厘米,宽 1 ~ 1.5 厘米,顶端渐尖,基部两侧不对称,两面均有小凸点,上面中脉上被糙伏毛,侧脉 8 ~ 10 对,较纤细,网脉两面均明显。果序近顶生,圆锥状,分枝近平叉开;果实浆果状,成熟时红色,近椭圆形,长 10 ~ 12 毫米,光滑无毛,有种子 1 颗。

发现之旅:跨越八十年的重逢

1935 年,著名植物采集家刘心祈在海南岛崖县采到爪耳木带果序的模式标本(S. K. Lau 5773),自此以后 80 年间,人们再也没有找到它的踪迹。1992 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将爪耳木列为灭绝等级(EX),是 388 种评估植物中唯一被认为灭绝的物种。此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 高等植物卷》《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都将其列为灭绝物种。爪耳木的命运,似乎已经盖棺定论。

海南岛植被以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为主,山上为雨林或山地常绿阔叶林。据《海南植物名录》记载,海南岛野生种子植物含 218 个科,1102 个属,3715 种,发现爪耳木的崖县现在已经归属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这里地形复杂,地质结构丰富,不同成分的母岩和母质形成了多样化的土壤类型,也形成了自然植被的多样化,爪耳木就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同时,居住在此地的黎族、汉族人也种植了多样化的农作物,如哈密瓜、甘蔗、水稻、番薯等。药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有万京子、天东、香附子等,人们辛勤地耕耘,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2013 年,科学家们进入海南乐东县尖峰镇,再一次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爪耳木小群落,一棵母株头径约 6 厘米,它的横走侧根上的不定芽萌发,又繁殖出四株小树,树干基径约 2 厘米。5 株珍贵的爪耳木均开出了红色的小花,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发现!

科学家们认真勘查了爪耳木的生存情况,结果却不容乐观。其分布区极为狭窄,个体数量非常稀少,处于极危状态。附近农田逐渐蚕食爪耳木的原生境,加上爪耳木自然结实率很低,顽拗性种子易失活,通过自身的能力已经很难在自然界繁衍后代了。爪耳木的根具有补肾的功效,遭到当地人过度挖掘,这些原因都加速它走向灭绝。但爪耳木根的萌蘖能力很强,可以无性繁殖。科学家们现在通过各种努力已经在植物园成功引种了爪耳木,对爪耳木的保育研究工作正在顺利地开展,或许不久的将来,爪耳木会重新在自然界占有一席之地。

爪耳木耐旱、耐瘠薄,是很好的绿化植物,并且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对爪耳木进行生物物理、亲缘地理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解读海南岛的形成及其岛上植物区系划分归属,揭示其濒危机制。

研究名人——爪耳木的命名人林霍茨

爪耳木的命名者为荷兰植物学家彼得·威廉·林霍茨(Pieter Willem Leenhouts,1926 ~ 2004),他是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研究的专家,尤其擅长橄榄科(Burseraceae)、牛栓藤科(Connaraceae)、毒鼠子科(Dichapetalaceae),以及爪耳木所在的无患子科(Sapindaceae)分类研究。热带植物种类多,变种和变型复杂,科属分类的难度很大,争议也很多。林霍茨既耐心又严谨,而且非常注重构建科学的分析体系,因此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常年埋头于标本室的林霍茨看上去安静、谦逊、内敛。只要谈论到植物,他明亮的眼睛就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林霍茨倡导资源节约与环保,并以身作则。他的植物标本室中有一部老式复印机,工作时分为两个步骤:先制作底片,后把底片复制成正片。林霍茨认为第二步完全是浪费资源,他只制作底片,然后对着光研究底片上的图像。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宿萼榄属植物(Haplolobus leenhoutsii Kochummen)、髯管花属植物(Geniostoma leenhoutsii B. J. Comn)、马钱属植物(Strychnos leenhoutsii Tirel)均以林霍茨之名“leenhoutsii”命名。

所属类群:美味的无患子科植物

爪耳木属无患子科,为热带及亚热带植物中的大科,全球共有150属,2000种左右,中国有25 属,53 种,2 亚种,3 变种。其中最为国人熟知的有三个属:第一是荔枝属(Litchi),拥有鲜美多汁的肉质假种皮,包括著名水果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第二是龙眼属(Dimocarpus),假种皮比荔枝属薄一些,包括名果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第三是韶子属(Nephelium),出产著名的红毛丹。

图片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孙英宝仿绘)

图片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孙英宝仿绘)

中国北方亦有知名的无患子科植物,如分布于华北至东北辽宁的油料植物文冠果,其种子可食,味道似板栗。其可食性脂肪高达 57% 以上,还含有蛋白质、淀粉等,极具营养价值。文冠果树形清秀,繁花似雪,也是常见的园林植物。再如北方常见的行道树—栾树,其花朵金黄,果实如可爱的小灯笼,十分秀雅。中国东南沿海还有常见树种无患子,其果皮含皂素,是天然的清洁剂,可代替肥皂。

图片

爪耳木 Lepisanthes unilocularis Leenh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